2008-10-10

炸雞影展: My line-up

金馬影展將在11/9開跑,粗略地把片單列出來,檢視一番,發現想看的片跟期待的片不大一樣。仔細想想,想看的片往往有「朝聖」、「what's the fuss」和「興趣鞭策」三種意味,選片理由較為理性。例如碧海藍天自己很喜歡,雖已看過,但這次請來35釐米拷貝還是20週年導演版,不「朝聖」一下怎麼行 ?這心態有點像喜愛的藝人發限量改版專輯,收錄兩首bonus track熱騰騰送到你眼前,當然馬上心甘情願掏錢再買一張,就算前十首早在電腦裡聽爛了。

「what's the fuss」則類似湊熱鬧心態。很紅的片台灣又不商業上映,那就一定得去看看到底紅啥名堂。像這次的阿拉斯加之死,或之前的海角七號....(看不出端倪),這種片往往受到影展大獎或票房肯定,再加上僅金馬播映這種宣傳伎倆,當然也只好乖乖買帳一探究竟,不然錯過這次不就沒機會了(可怕的催眠法)?

「興趣鞭策」應該很好懂,像電光滾石Lou Reed's Berlin分別記錄搖滾天團和天王,基於興趣當然不能放棄,這可是邊聽音樂邊做功課的夢幻機會啊!(就算做功課很累!)


期待的片,則多半因故事劇情和手冊文案莫名觸動了內心,所以是為了那股「不顧一切我也想看」的感性理由而選片。對我來說,這才是驅動自己勤跑影展的主要原因。相對於期待的片,想看的片就像美食評鑑第一名的炸雞腿,你希望它別送到你眼前(因為你真的很飽了),但看著大家排隊搶吃限量100隻,你當然無論如何都要咬一口看看(尤其本來就很愛吃雞腿)。最後,你得到了豐富的炸雞腿經驗,但也撐的快死。相較之下,你還是喜愛逛夜市看啥吃啥的愜意心態...,迷戀於視覺和香味帶來的直接對話,儘管那是最終引領你至炸雞腿人氣攤的原因,卻仍是讓你踏入夜市大觀園的最原始初衷啊!哎我真的扯遠了!!


其實,我滿心期待、想到就會發抖偷笑的電影只有少少6部,關鍵字很好抓:邊緣青少年(失控的校園罪惡之城娥摩拉)、黑幫/幫派(影子軍隊黑道快餐店)、紀錄片(計程車司機之死)和詭譎奇幻的情節(血色入侵),有這些元素就可以輕易把我撂倒。但最後定下的片單卻多達22部(已算小case),還不包括早剔除會上院線的電影。難怪每次金馬看完都脫水,覺得眼睛瞎了。


為了這少少6部,我最終還是會乖乖在人氣攤前排隊,把那第100隻限量雞腿打包帶走吧。說不定它的確是絕品好雞啊。




雖然我吃不下,但我還是傻傻跟來了

0 意見: